我叫谢洪兵,2002年毕业于安徽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专业,现在池州九华河特大桥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工作十年,经历了很多事。学生时代我成绩一般,浑浑噩噩中转眼就毕业了,当时学校组织毕业实习,我被分到路港公司S104河唐线改建工程,踏上工地的一刹那我心中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好像十几年的寒窗就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可是这种兴奋第二天就被残酷的现实打得粉碎。我被安排独自进行一座圆管涵的放样,拿着陌生的图纸,我恨不得撒腿就跑。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我还是冷静了下来,好好看图纸,和班组长交流,总算凑合着放完。随后的几天,陌生的工作接踵而来。之后许许多多个夜晚,我总是辗转难眠,我觉得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好像没什么用,想过放弃,也想过逃离,但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又会背上仪器走上工地。半年过去了,思想的摇摆逐渐趋于稳定。回想过去,我要感谢路港公司的老技术员们,特别是时任工程科长的李轶,是他在关键时刻认真耐心的给我讲解和开导,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公司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开始萌发了加入路港的渴望。
真正让我成为路港公司一员也是因为我在一次测量工作时被当时的项目部领导看到了,熟练的操作最终博得了这位领导一份推荐材料。到今天我仍然引以为豪。
2004年铜陵沿新公路改建工程和2005年颍上船闸公路桥工程,让我真正了解了一个技术人员所应该具备的业务能力,也让我深刻的明白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每一位参建人员努力的工作和高度的责任心。2006年11月,我被任命为合肥市城市出入口工程项目经理,这也是我第一个全面负责的项目,该项目为城市一级主干道,是合肥市连接安徽南部城市的主要干道,也是原206国道的咽喉路段。该项目工程造价2300万元,部分为老路改建。项目建设初期,面临巨大的工期压力,我组织项目部编制年、月及周计划,逐级分解目标任务,对施工班组人员和作息时间进行全面监控,利用晴好天气,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24小时不间断施工。同时该项目无法全封闭施工,安全压力大,隐患多,超重超载车辆多,对工程质量要求极高。对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质量进度和安全必须同时确保,缺一不可。最终,在项目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项目按期按质竣工,2009年被评为“黄山杯”工程,成为我公司获得的首个“黄山杯”工程。
2009年3月,池州至青阳九华山旅游快速通道工程开工,公司再次任命我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该项目和合安路出城口项目有相似之处,均为城市一级主干道,但该项目路线长达7.8公路,施工作业面分散,并且该项目是通往九华山旅游景区的唯一道路,因而工期压力更大,合同工期8个月。项目部组建后,我们随即针对项目特点,进行施工工区及工程量划分,合理配置施工管理人员和设备。建设高峰时期,共投入12台套土方设备,施工关键时期停人不停机,该项目在同年8月全线率先竣工,实际工期5个月,提前工期3个月。由于本项目的突出贡献,我公司荣获池州市政府颁发的“池州市市政重点工程战略合作伙伴”称号。
2009年10月,由于我公司的优良信誉和良好的口碑,池州市主城区水系贯通项目经过议标交与我公司施工。2010年9月,我公司仍然凭借在池州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中标九华河特大桥工程,该项目桥梁单体造价1.48亿元,工期470天,目前该工程正在紧张有序施工中。
一次偶然的阅读,我读到了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也一直在以这句话勉励自己,一个人可以迷惘,但不可以迷失,选择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就要为之努力和奋斗。等你想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才发现,原来困难和坎坷是那么渺小。
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道理:理想和现实总是会有差距,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步实现理想;我们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位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我们要时刻以主人翁的姿态约束自己,培养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司许总说过“德才兼备,提拔重用”,在面临各种诱惑的时候我们要经得起考验,始终保持心灵深处的纯洁。书到用时方恨少,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总是会获得十分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