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8www威尼斯(中国)官方网站

安徽路桥四分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王稼祥纪念馆
来源: 时间:2007-07-04 浏览量:4537
6月26日,值此建党86周年之际,四分公司全体党员在在支部书记汪家富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王稼祥纪念馆。其中,新转正的党员青年,在王稼祥塑像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 王稼祥纪念馆坐落于芜湖市十一中校园内风景秀丽的狮子山上,西临长江,东望赭山,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纪念园收集并陈列了王稼祥的信件和文章96件,照片189帧,珍贵遗物43件,书籍1000余册和“吉姆”轿车1辆。 在一片青翠葱茏的怀抱中,身着八路军军装的王稼祥铜像屹立在纪念园的门前,他双手背后,目视前方,似乎至今仍思考着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沿着依山而建的石阶缓步向上,一旁是刻有王稼祥生平事迹浮雕的石墙,另一边则是用铁链相连的石栏,瞬间将我们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缓步穿行在纪念馆中,感受着时光无法抹去的荣光,遵义的灯火,长征的步履,曾经的峥嵘岁月,戎马倥偬,一一在眼前浮现,凝聚成王稼祥同志光辉的一生。 王稼祥(1906.8.15—1974.1.25)原名嘉祥,又名稼蔷,出生于安徽泾县厚岸村。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卓越的领导人、新中国优秀的外交家。从芜湖圣雅阁中学(即现在的芜湖十一中)到上海大学,再到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他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35年成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一员,再到1939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他在革命的道路上运筹帷幄;无论是1937年担任中共赴共产国际代表,还是1949年任外交部部长,他都在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辛勤奔走。 王稼祥面容消瘦,总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然而看似文弱书生的他,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1933年4月,他遇空袭被炸穿了肠子——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经历了八小时手术,当时人称胜过关公刮骨疗毒。之后他是腹部通着管子、坐着担架参加了长征。到了险要难行的路段,他为了减轻担架员的负担,硬是支撑着下来自己走。过雪山草地时,他肠子流脓,甚至爬出蛔虫,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下来。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他被下放到河南信阳。他没有被伤病所打倒,也没有在阶级斗争中屈服,而是以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顽强奋斗。 王稼祥一向尊重真理而不盲从,能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有正确的选择,在国际问题上能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他提出要毛泽东担任党和红军的领导的“关键的一票”, 批判“左”倾错误领导。1943年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解放以后,更是提出过许多宝贵见解。在1958年“大跃进”中,他拒绝随风附和。1962年初,他大胆地建议应改变援外数量过大的状况,要“量力而行”;在国际斗争中不要四面树敌。王稼祥同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党为公,光明正大。 此时此刻,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我深刻感受到肩负的责任重大。正如曾庆红在纪念王稼祥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告诫我们的那样:我们一定要学习王稼祥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品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勇往直前;学习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学习他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是的,我们要从自己身边最最平凡的工作做起,不畏艰苦,精益求精。 看着塑像上永恒而又坚定的目光,我知道,他和所有革命先烈们都在殷切地注视着我们,在伟岸的大桥上、在宽阔的公路旁、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烈日下他是清泉,疾风前他是劲草,暴雨时他撑起一片蓝天,寒冷时他燃起希望之火。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注视会穿越时空,犹如灿烂星空,照亮大地。 (文/夏红芝) 2007-7-4